《莽莽成昆出大山》读后感
“成昆铁路,不仅仅是一条铁路”,作为一名铁路人,刚从货场回来读到这样一段文字,心中不由的有些感慨,因为我们最明白,我们,在感受。
“搭乘成昆列车,走进时光隧道,点点亮光在前方”,或许这只是一句引言,但却更引铁路人入胜。筑路,筑成一部史诗。
年轻一辈如我,喜欢用数据说话,喜欢用事实说明。山高路远,加上疫情情况,今年无缘成昆铁路之壮丽宏伟,眼虽不见,但有这么几组证明在文章中提到,着实令人心生巨像:
历时12年建成;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的地段达500多公里,被称为“露天地质博物馆”;架设桥梁991座,开凿隧道427座,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四成多。
代表当时我国铁路建设最高水平的成昆铁路,18项技术和工程创中国之最,13项创世界之最。是谁在“禁区”创奇迹?是谁让天堑变通途?是谁使蓝图成现实?是几十万筑路军民,是我们的铁路前辈,铁路人!
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!读到这里,突然发觉已许久未闻窗外的寒风,好像还在吹,但却像扑在了一座堡垒。
守路,从青丝到白首。一代代铁路人的坚守,成就了成昆线的传奇伟岸,这也正是我们传承的成昆精神。
入路以后,每一位老前辈的口中,每一位铁路人的眼里,充满着这份精神延续,不断感染着我们青工,也为我们不怕艰辛,不惧艰难打下扎实的根基。感谢我们成昆铁路前辈,能有这一份难得可贵且具象的品质,得以让我们珍惜延续,实干实为,敢为人先!
新路,见证青春接力。铁路工作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,一辈又一辈人的携手共筑。
文章中提及的一位“90后”青年的名字,对同为90后的我来说,更是如雷贯耳,振人发聩。铁路工作不难,难的是坚守,难的是耐得住寂寞,这恰恰也正是对我们90后年轻一辈最严峻的考验。
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在提高,但是成昆精神也教会我们,不要等着更好的时代成就了更好的我们,而是该由我们,去造就更好的时代!
“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,是为了家乡摆脱贫困,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。生如蝼蚁,当有鸿鹄之志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
这段话最近时刻警醒激励着我,而延续我们的成昆精神,也正是对这一段话最光荣的诠释。窗外寒风依旧,但那一段段燃情岁月早已让人,心潮澎湃。